浙东十八潭
黄岩平田乡桐树坑村
简介
浙东十八潭景区位于中共台属特委机关旧址所在地——黄岩西部的革命老区桐树坑村,是一个将山水景观与红色旅游融合交汇的景区,在浙江省的红色旅游中独树一帜。景区藏于深山之涧,溪水顺势而下,一阶三荡,遇崖成瀑,遇壑为潭,瀑潭交错,就形成了清幽的十八潭景观。十八湾水十八个潭,潭潭碧绿澄澈,湾湾起伏跌宕,瀑布如雪,潭碧似玉,瀑潭相扣。峡谷两岸山体险峻,林木茂盛,岩石雄奇,与瀑布水景一同构成秀美如画的山水景观,极富冲击力和感染力。
五洞桥
黄岩西城街道西街与桥上街之间
简介
五洞桥—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
五洞桥也名西桥,北宋元佑六年(1091年)由知县张孝友“垒石为桥”,又名孝友桥。南宋庆元二年(1196年),定居在县城西街的赵宋后裔赵伯潭集资重建,桥面5折石拱,定名五洞桥。黄岩古代为浙江重镇,设“黄岩镇”总兵府。五洞桥兴盛之时,商船熙熙攘攘往来桥下,进出赤溪港,是凤阳瓷碗、矾山明矾外运必经之道,对考察古代沿海交通、桥梁建筑工艺极具意义。经历沧海桑田变化,现在的五洞桥被淤泥堵塞,横卧于田野之上,又形成了桥边“稻香千亩、蛙声一片”的奇特环境。元代诗人潘士骥咏黄岩五洞桥所作的《西桥待秋》诗:“玉虹横处隔市喧,夜痕冷浸青青天。风生万籁泻金液,风定一颗摩尼圆。”五洞桥造型别致美观、省工省料,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。其造桥技术工艺广泛流行于温黄平原,成为这些地区古代桥梁工程的代表之作,具有较高的科学、历史、艺术价值。一九八二年二月黄岩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一九八九年十二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如今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永宁公园
黄岩永宁江畔
简介
永宁公园全长1.5公里,占地21.6公顷。公园以现代、简约为基调,以生态为特色,以水为主体,环水构建楼阁、绿坡、树阵、竹林,集生态保护、人文观赏、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园,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乡土风情。公园分生态和景观两大园区。生态区突出自然元素,绿坡茂林、江堤湿地、栈桥流水、鹅卵石滩、梯级水瀑、水杉树阵和盒中景观共同构成园区自然风貌;景观区以现代、简约的几何形建筑为主,由主题雕塑《创造》、水晶迪厅、渔人码头、亲水平台等建筑与景观组成。永宁公园荣获2005年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,2006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设计荣誉奖,为黄岩人居环境和城市建设独特的闪光点。
布袋山
黄岩屿头乡布袋坑村
简介
布袋山景区坐落于括苍山支脉,与黄岩城区相距40公里,海拔有510米,常年平均气温在15℃左右,气候宜人。景区由弥勒谷景区、布袋溪漂流和古村落景区三大景区组成,相传是唐末布袋和尚游方到此,留下了多处酷似弥勒佛的山峰。弥勒谷景区,幽深绵长、悬瀑跌水、深潭遍布景区,粗犷中不失柔性,充满着原始深透韵味;布袋溪漂流,为军事探险漂流,惊险刺激充满着挑战和诱惑;古村落景区布袋坑村,是一处深藏大山重重叠翠里的美丽小村庄,流水、古桥、窄巷、木屋、石墙、梯田、竹林,极具古朴风韵,呈现给人们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画。布袋山十二景是:雄狮护谷、壶中乾坤、老僧听泉、鼎湖秀色、双龙戏瀑、苍山云影、飞阁流丹、桃源人家、牯潭秋月、九天凝碧、廊桥蕙风、弥勒朝圣。
黄岩大瀑布
黄岩上郑乡大溪村
简介
黄岩大瀑布景区距黄岩城区50公里,是浙南罕见的天然瀑布群,以“我国水性女神历史文化与瀑布水景的结合,对水和女性的赞美崇敬之情”为文化主线,以“绿谷深林瀑布群,弱水三千女儿情”为景区形象定位,讲述着水和女性千古不衰的话题。景区内溪水蜿蜒、彩石遍布,山间飞瀑流泉、茂林修竹,自然风光十分优美,50—100米大小瀑布遍布,悬瀑、跌水集中,其中恩坑瀑总落差约130米,瀑布最宽可达30米左右。雨量较小时,瀑布形成两级;雨量较大时,瀑布直冲而下,形成一级,气势雄伟。大瀑布十景为:黄岩仰水、竹林听泉、九泄龙吟、洛神濯秀、羞女陈情、潇湘飞瀑、素女论经、天妃雨花、绿谷清流、双溪餐秀。
广化寺
黄岩院桥镇东鉴村大屏山(俗称飞龙山)南麓
简介
广化寺古称广化院,位于台州市黄岩区院桥镇东鉴村的大屏山(俗称飞龙山)南麓,距台州市中心黄岩城区13公里,离甬台温高速公路台州南出入口4公里。
广化寺占地近80亩,距今有1760多年历史,是江浙两省最早的36所寺院之一。寺东、西、北三面依山,如莲花簇拥,南有两处小山包,如钟鼓守山门,“九瓣荷花绕宝寺,钟鼓两峰守山门”,正是它所处环境的真实写照。1997年兴建的玉佛殿,共5层,总高度为52.3米。底层东西长度为51米,南北宽度为50米,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,建筑面积为7688平方米,于2001年11月30日建造完成,2007年5月,它以单体建筑面积最大,被“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”认定为“大世界基尼斯之最”。
大寺基林场
黄岩上郑乡大溪坑村
简介
大寺基位于黄岩、仙居和永嘉三县交界地带,海拔1295米,是台州市第三高峰,黄岩最高峰,黄岩母亲河永宁江和永嘉的楠溪江均发源于此。据记载,南朝(宋)谢灵运从会稽(今绍兴上虞)经乐安(今仙居)赴永嘉上任途中,本想到大苍山(俗称大寺基)去的,但由于当时森林太茂密,找不到通往主峰的路径,只好改道到海拔1070米的小苍山(俗称小寺基),并写下了《登永宁江源头望海》诗句,从此小苍山也被称之为“望海角”。大寺基是个生态公益型林场,共有大寺基、开田、老岗基和双场等4个林区,森林覆盖率达98%以上,活立木蓄积量已达15万立方米。大寺基林场是长潭水库源头水源涵养的主体部分,对水源涵养、改善水质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大寺基有大片大片的梯田茶园,所产茶叶叫龙乾春,是1987年研制的。